商丘市文化路小学“阅读浸润周”之共读《八音的秘密》活动纪实
当绘本遇见音律,当传统碰撞童趣,一场穿越千年的音乐之旅在商丘市文化路小学悄然启程。为落实河南省“十个一”美育浸润实践活动,我校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绘本《八音的秘密》为载体,策划了一场沉浸式美育盛宴。通过阅读、音乐、实践、专家讲座等多维度浸润式体验,带领学生穿越千年礼乐长河,感受中华八音之美,让美育浸润童心,文化滋养成长。
【云端音画,叩响千年之门】
活动伊始,学生们集体观赏了《八音的秘密》民乐演奏视频。当陶埙的浑厚、古琴的悠扬、竹笛的清越在教室中回荡时,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,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叹。“老师,那个圆圆的是埙吗?”“为什么叫八音呢?”一个个问题如音符般跳跃而出。
【师生共读,解码音律密码】
在三年级语文老师的引导下,孩子们共读绘本《八音的秘密》,从生动的故事中了解八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。阅读后,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感悟:“原来古琴属于‘丝’类乐器!”“编钟是‘金’音,声音好清脆!”童言童语中,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。
【有声阅读,探八音之源】
我们将王聪老师的生动配音融入到《八音的秘密》绘本动画视频中,变成一本“会演奏、会说话的故事书”,让孩子们用耳朵“看见”中华传统音乐,仿佛穿越时空,置身于古雅的音乐盛会。
【分享阅读,音韵传承魅力】
分享阅读感受时,一位同学说:“读完才知道,原来古代乐器有这么多讲究,每种声音都有独特魅力。”还有同学兴奋地说:“书里把乐器知识变成好玩的故事,我一下子就记住它了。”这场分享阅读,不仅让他们了解传统乐器文化,更在交流中锻炼了表达能力,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【音乐课堂,千年回响韵味】
音乐老师们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展示、音频欣赏等方式,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各类代表乐器,如二胡、琵琶、笙、笛等,并介绍了著名民乐演奏家的艺术成就。老师们还尝试用AI课件乐器模拟“八音”音色,在互动中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。
【指尖生音 创意传承文化】
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八音文化,孩子们化身“小小乐器匠师”,动手制作再现八音风华:用纸盒、塑料瓶做鼓(革)、用吸管排箫(竹)、给筷子绑上橡皮筋制作“古筝”(丝)……孩子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,一件件充满童趣的“乐器”诞生了,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“演奏会”,非遗文化在指尖悄然传承。
【浸润美育,文化基因生根】
本次阅读浸润周以“一本绘本”激活传统文化基因,借“一次创造”实现美育与多学科融合,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,更让非遗之美浸润童心。我校将持续打造“听得见的非遗”“摸得到的传统”美育浸润实践活动,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习者、创编者、代言人!